目前該省地煉企業規模均超200萬噸/年
中化新網訊 山東化工專項行動辦公室上周末發布公示,截至11月底,經核查發現的13家200萬噸以下煉油產能企業的煉油裝置已拆除完畢。這13家企業合計煉油產能396萬噸,分布在東營、臨沂、菏澤三市。其中除山東廣悅化工有限公司煉油產能150萬噸外,其余企業煉油產能均在10萬~50萬噸之間。目前該省存量地煉企業的規模均超過200萬噸/年。
山東在我國煉化行業長期占據榜首地位,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最高達到2.1億噸/年,占全國原油總加工能力的28%。其中,40多家成規模的地煉企業總產能就有1.65億噸/年,占全國地煉總產能的70%。但這些地煉企業長期處于布局散亂、各自為戰的狀態,困守價值鏈中低端,在近年來各地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的沖擊下,市場空間日益窘迫。
從2015年開始,山東以原油進口使用權下放為契機,組織地煉企業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前提下申報進口原油,至2017年已淘汰落后地煉產能6197萬噸。通過進口原油“雙權”下放、安全環保綜合整治、“四評級一評價”、 企業搬遷入園等載體,有11家規模小、裝置落后的地煉企業退出轉產。
2018年10月,山東省政府發布《關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對地煉產能整合轉移作出部署:2022年對城市人口密集區和300萬噸及以下的地煉企業煉油產能進行整合轉移;2025年對500萬噸及以下地煉企業煉油產能分批分步進行整合轉移。
目前,山東只有六七家地煉企業產能超過500萬噸,這意味著未來幾年近80%的現存地煉企業將被整合轉移,地煉數量將大幅減少,現有總產能也將壓減30%左右。
2019年8月,該省有10家企業同意參與裕龍島項目產能替代,成為首批達成產能整合轉移意向的地煉企業。這10家企業單套常減壓加工能力均在350萬噸/年以下,合計2790萬噸產能。
落后產能的淘汰出清為高端化工產業發展騰出了空間。煙臺萬華聚氨酯產業鏈一體化—乙烯項目(一期)、東營威聯200萬噸/年PX項目(一期)等一批大項目相繼建成投產,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已開工建設。
永坪煉油廠緊扣“效益最大化”,牢牢把握成本、效益導向,制定9個方面42條舉措,充分挖掘增收創效、降本節支潛力,并善用政策紅利,2020年節約電費1249萬元,節約工傷保險費用93萬余元。
近日,延安煉油廠消防大隊開展應急救援實戰演練,旨在深入貫徹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進一步檢驗消防救援隊伍處置大型石油化工火災事故的綜合實戰能力。
1月27日,從榆林煉油廠召開的五屆一次職代會暨2021年工作會獲悉,2021年該廠將立足“八個聚焦、八個著力”,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煉化一體化”發展不動搖,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國際能源署(IEA)1月19日表示,在2020年減少720萬桶/天之后,今年全球煉油廠的原油加工量預計將反彈450萬桶/天。
OMV是一家總部設在維也納的綜合性國際石油、天然氣和石化公司,目前正在對其位于德國布爾豪森煉油廠的裂解裝置和石化冷卻段進行擴建和現代化,這些措施旨在提高現場的乙烯和丙烯生產能力。按照煉油廠的計劃,...
1月26日,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與塑料、化工和煉油企業利安德巴賽爾宣布簽署合資協議,成立50:50對等合資公司,擴大在中國生產環氧丙烷(PO)和苯乙烯(SM)。該合資公司將命名為寧波鎮海煉化....